查看原文
其他

性情之厚,识量之弘——顾颉刚

三智书院 学术大家 2022-09-24

性情之厚,识量之弘

他是钱穆的伯乐

谭其骧、童书业、杨向奎、侯仁之等

史学名家共同的恩师

他也是一位著名藏书家

藏书共计46000余册,其中线装书约6000部

他是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同届人文组院士还有胡适、冯友兰等大师

他被誉为民国最好的历史老师

他写的《古史辨》

开创了“疑古辨伪”的史学新风

更是古史辨派创始人

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

他就是顾颉刚


顾颉刚(1893.5.8-1980.12.25),名诵坤,字铭坚,号颉刚;小名双庆,笔名有余毅、铭坚等。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1920年,顾颉刚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历任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等校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等职。著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中国疆域沿革史》《中国影戏略史及其现状》等书。


顾颉刚1893年生于苏州

顾家是苏州有名的书香世家

康熙皇帝下江南时

曾特地题写“江南第一读书人家”相赠

年仅2岁时,祖父就迫不及待地教他识字

六七岁时已能认识几千个字

12岁那年,他做了一篇题为“恨不能”的文章

表示“恨不能读尽天下书”

年轻时期的顾颉刚


1913年在北京大学读书的顾颉刚沉迷于戏剧

北大毕业后,他致力于《诗经》的研究

为商务部书馆编纂中学历史教科书

并初孕“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学说

顾颉刚对孟姜女故事的研究

首次对传说进行精细和系统的考证

他对民间文艺作动态考察的眼光

和对古籍资料搜求鉴别的真知灼见

给我国后来的民间文艺研究以巨大影响

在学术上,他从来不盲从别人,也不希望别人盲从自己。

他曾经说:“让我盲目崇拜一个人就像让我训斥一个仆人一样困难。” 


在中国史学界20世纪20至40年代

顾颉刚这个名字如雷贯耳

1923年,30岁的顾先生

发表《与钱玄同论古史书》

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

胡适称之为

一个中心学说

已替中国史学界开了一个新纪元了

1926年他出版其史学巨著《古史辨》

再次引起轰动

胡适称之为

中国史学界的一部革命的书

又是一部讨论史学方法的书

标志着新史学派“古史辨派”的诞生

他自然成为这一学派的创始人

在序言中他说:

“我不愿意在一种学问主张草创的时候收得许多盲从的信徒,

我只愿意因了这书的出版而得到许多忠实于自己的思想的朋友。”


顾颉刚《古史辨》


他们主张用历史演进的观念和大胆疑古的精神

吸收西方近代社会学、考古学等方法

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和典籍

这对于推翻旧的臆造的古史体系

探求科学的古史系统建立了巨大的功绩


1954年顾颉刚开始任《资治通鉴》总校

1955年开始标点《史记》

1971年开始任《廿四史》《清史稿》总校

刘半农说

中国民俗学的第一把交椅,给你抢去坐稳了

而他用尽大半生的精力

却在从事编辑出版工作

中学毕业的顾颉刚(左)、叶圣陶(中)与同学王伯祥(右)合影

顾颉刚15岁时

就与一道读书的王伯祥、叶圣陶等

在苏州草桥学堂结成诗社——放社

并合办了油印刊物《学艺日刊》

这三位同籍苏州又曾是同窗的

 “玄妙观中三年少”

是“老寓京华东城道”的一生挚友


1918年他参与出版《新潮》杂志

1921年任《国学季刊》编委

编点《辨伪丛刊》

1922年12月经恩师胡适介绍

他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史地部任编辑

参与编辑历史教科书《中学本国史教科书》

还编辑过《新学制初中国语教科书》

一年后他离开商务印书馆回北大研究所

担任《歌谣》周刊编辑

1953年,他继任大中国图书局的总经理

出版科学挂图及史地小丛书

他是同时代教授中

编辑出版物最多的人之一

应该算是名副其实的编辑出版家

写书法的顾颉刚

顾颉刚学问人品兼优

其师胡适先生赞其推动了中国史学界的革命

其友傅斯年先生誉其为中国史学界的王者

当代大家余英时先生称他是

“中国史现代化的第一个奠基人”

并对其“性情之厚和识量之弘”十分心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